国家级科技获奖 |
||||||
获奖成果名称 |
完成单位及主要人员 |
等级 |
奖项 |
获奖 时间 |
||
显生宙最大生物灭绝及其后生物复苏的过程与环境致因 |
谢树成、赖旭龙、宋海军、孙亚东、罗根明 |
二等 |
国家自然科学奖 |
2016 |
||
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 |
第19完成单位:张克信(15) |
特等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|
2011 |
||
华北及邻区深部岩石圈的减薄与增生 |
第二完成单位,郑建平(2) |
二等 |
国家自然科学奖 |
2011 |
||
环境与生命协调演化中的生物地质学研究 |
殷鸿福、谢树成、杨逢清、童金南、王永标 |
二等 |
国家自然科学奖 |
2008 |
||
中国大陆科学深钻的科技集成与创新 |
第四完成单位:金振民(6) |
二等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|
2008 |
||
华北克拉通及其邻区壳幔交换动力学研究 |
高山、金振民、章军锋、刘勇胜、张宏飞 |
二等 |
国家自然科学奖 |
2007 |
||
全球二叠系—三叠系界限层型研究 |
地大(武汉)、地大(北京)、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:殷鸿福、杨遵仪、盛金章、张克信、陈楚震、童金南 |
二等 |
国家自然科学奖 |
2002 |
||
中国西南特提斯造山带构造与新生代碰撞变形研究 |
第二完成单位:刘本培(4) |
二等 |
国家自然科学奖 |
2001 |
||
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结构与演化 |
西北大学、bat365在线平台官网登录(武汉)、地勘院等:张国伟、张本仁、袁学诚、孙勇、殷鸿福、张宗清、高山、刘福田、肖庆辉 |
二等 |
国家自然科学奖 |
1999 |
||
秦巴岩石圈、构造及成矿规律地球化学研究 |
张本仁、骆庭川、高山、欧阳建平、陈德兴 |
三等 |
国家自然科学奖 |
1995 |
||
省部级科技奖 |
||||||
获奖成果名称 |
完成单位及主要人员 |
等级 |
奖项 |
获奖 时间 |
||
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火山活动示踪及其对古生产力的影响 |
冯庆来、沈俊、喻建新 |
二等 |
湖北省自然科学奖(2022年度) |
2023 |
||
嫦娥探月工程着陆区地质及月壤模拟研究 |
肖龙、黄俊、赵健楠、朱培民、肖智勇 |
二等 |
湖北省自然科学奖(2021年度) |
2022 |
||
跟地质学家去旅行 |
顾松竹、刘从康 |
三等 |
湖北省科技进步奖(2021年度) |
2022 |
||
面向地质学研究的激光剥蚀微区分析理论、技术与方法 |
刘勇胜、胡兆初、张文、宗克清、胡圣虹 |
一等 |
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|
2020 |
||
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—地貌—气候—沉积耦合过程 |
王国灿、张克信、曹凯、王岸、徐亚东 |
三等 |
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|
2020 |
||
武当-桐柏-大别成矿带基础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突破 |
第三完成单位:马昌前(6) |
三等 |
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|
2020 |
||
华北克拉通汇聚板块边界地质过程:对古老地壳生长和破坏的启示 |
Timothy Kusky、王璐、王军鹏、邓浩 |
二等 |
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|
2019 |
||
贵州省松桃县高地亚洲最大富锰矿找矿科技创新与重大突破 |
第二完成单位:杜远生(3)、余文超(5) |
二等 |
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 |
2019 |
||
|
|
二等 |
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|
2018 |
||
华南二叠纪生物-地层-沉积大地构造综合研究 |
何卫红、张克信、徐亚东 |
二等 |
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 |
2018 |
||
贵州遵义锰矿理论技术创新与学部找矿重大突破 |
第二完成单位:颜佳新(3) |
三等 |
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|
2018 |
||
贵州省正安县旦坪铝土矿普查 |
第二完成单位:杜远生(3)、余文超(5) |
二等 |
中国有色金属地质找矿成果奖 |
2018 |
||
贵州省松桃县普觉锰矿详查 |
第二完成单位:杜远生(3) |
二等 |
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 |
2018 |
||
中国中东部大陆地壳起源与增生再造过程 |
郑建平、吴元保、赵军红、刘勇胜、郭京梁 |
一等 |
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|
2017 |
||
青藏高原及其邻区构造岩浆作用及其深部动力学过程 |
张宏飞、徐旺春、郭亮、潘发斌 |
二等 |
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|
2016 |
||
关键地史时期地质微生物对海陆环境的响应 |
谢树成、胡超涌、罗根明、殷鸿福、黄咸雨 |
一等 |
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|
2015 |
||
二叠纪末大灭绝-复苏期生物环境事件和过程 |
童金南、赖旭龙、江海水、宋海军、孙亚东 |
一等 |
教育部自然科学奖 |
2015 |
||
大别造山带及邻区岩浆作用与成矿动力学背景研究 |
马昌前、李建威、续海金、佘振兵、张金阳 |
一等 |
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|
2014 |
||
秦岭-大别-苏鲁地区岩石圈组成结构及其动力学过程 |
路凤香、张宏飞、郑建平、凌文黎、张本仁 |
二等 |
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|
2013 |
||
造山带及邻区古海洋学与盆山相互作用 |
杜远生、徐亚军、杨江海、朱杰、黄虎 |
二等 |
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 |
2013 |
||
黔东南华纪冷泉碳酸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锰矿的成矿研究 |
第二完成单位:杜远生(2)、王家生(4)、颜佳新(6) |
二等 |
贵州省科技进步奖 |
2010 |
||
长江中游主要水患区第四纪地质及新构造运动对水患形成的影响 |
第二完成单位:殷鸿福(2)、李长安(5) |
二等 |
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|
2007 |
||
地球内在系统中的中国东部大陆岩石圈演化:深部过程与浅部响应 |
郑建平、马昌前、李建威、肖龙、路凤香 |
一等 |
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|
2007 |
||
生物地质学 |
殷鸿福(1)谢树成(2)王永标(4) |
一等 |
教育部自然科学奖 |
2007 |
||
南堡大油田发现的精细勘探理论和技术 |
第二完成单位:夏文臣(18)、张宁(30) |
特等 |
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术创新奖 |
2007 |
||
华北克拉通及其邻区壳幔交换动力学研究 |
高山、金振民、章军锋、刘勇胜、张宏飞 |
一等 |
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|
2006 |
||
冀东油田南堡凹陷演化的热动力学和成藏动力学综合研究 |
第二完成单位:王方正(4) |
一等 |
河北省科技进步奖 |
2005 |
||
计算机辅助区域地质调查系统 |
第三完成单位:张克信(4)葛孟春(6)朱云海(7) |
一等 |
国土部科技奖 |
2005 |
||
陕甘川邻接区金、铜成矿条件、成矿规律及靶区优选 |
曾佐勋(3)、王方正(5)、杨逢清(7) |
二等 |
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|
2005 |
||
MM01超细高岭土 |
第二完成单位:周汉文(5)等 |
三等 |
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|
2005 |
||
造山带及邻区沉积地质与圈层耦合 |
龚一鸣、杜远生、张克信等 |
一等 |
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|
2004 |
||
金的纳米矿物学特征研究 |
洪汉烈等 |
三等 |
湖北省科学技术奖 |
2004 |
||
滇东黔西陆相二叠纪—三叠纪界线地层研究 |
第二完成单位:殷鸿福(2) |
三等 |
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|
2004 |
||
中国矿物晶体形貌学研究 |
王文魁、赵珊茸等 |
三等 |
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|
2004 |
||
中国古大陆及其边缘层序地层与地球节律研究 |
殷鸿福(8)、刘本培(9)等 |
一等 |
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奖 |
2003 |
||
中国东部地幔置换作用与中新生代岩石圈减薄及区域资源响应 |
郑建平、路凤香陈美华余淳梅 |
二等 |
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 |
2003 |
||
成矿作用动力学 |
於崇文、岑况、鲍征宇、张德会、何文武 |
二等 |
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奖 |
2003 |
||
晚古生代和三叠系放射虫古生物学及造山带地层学研究 |
冯庆来、刘本培、叶玫、方念乔、张世涛 |
三等 |
湖北省科学技术奖 |
2003 |
||
流域环境演化与防灾对策 |
李长安、杜耘、吴宜进、张玉芬、赵艳 |
二等 |
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|
2002 |
||
大陆地壳磁性结构与烃运移磁效应研究 |
高山(2)等 |
三等 |
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|
2002 |
||
中国西南特提斯造山带构造与新生代碰撞变形研究 |
第二完成单位:刘本培(4) |
二等 |
国家自然科学奖 |
2001 |
||
全球二叠系-三叠系界限层型研究 |
殷鸿福、杨遵仪、吴顺宝、童金南、张克信 |
一等 |
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|
2001 |
||
大别造山带构造年代学 |
杨巍然王国灿简平邓清禄张旺生 |
二等 |
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|
2001 |
||
三峡库区巴东县黄土坡前缘斜坡稳定性预测与防治对策 |
殷鸿福(2)等 |
三等 |
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|
2001 |
||
中国古生物地理学 |
殷鸿福、杨家禄、杨逢清、童金南、刘本培 |
一等 |
湖北省自然科学奖 |
2000 |
||
江汉平原自然环境变化与环境地质问题 |
李长安、张玉芬、殷鸿福、唐晓明 |
三等 |
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|
2000 |
||
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结构、演化及其成矿背景 |
西北大学、bat365在线平台官网登录(武汉)等:张国伟、张本仁、殷鸿福、高山、游振东、韩吟文、张宏飞、欧阳建平、路凤香 |
一等 |
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|
1999 |
||
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地质科学-21世纪地学人才智能结构及优化 |
马昌前、傅安洲 |
二等 |
教育部科学优秀成果奖 |
1999 |
||
岩石典型结构分析 |
叶德隆、邬金华、陈能松、赵颖弘 |
二等 |
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|
1998 |
||
江西三都幅,修水县幅1:5万区域地质调查 |
章泽军、曾佐勋、张雄华、曹树钊、蔡雄飞、李长安、印纯清 |
二等 |
地矿部勘查奖 |
1998 |
||
东秦岭大别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|
游振东、韩郁菁、杨巍然、张泽明、韦必则、刘嵘 |
二等 |
地矿部科技进步奖 |
1998 |
||
北京周口店新发现的洞穴堆积物及哺乳动物群研究 |
李长安 |
二等 |
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|
1998 |
||
湿润气候区金的表生作用地球化学研究及其在找矿中的应用 |
朱有光、蒋敬业、胡国俊、李树新 |
三等 |
地矿部科技进步奖 |
1998 |
||
辽河盆地早第三纪遗迹化石与储层沉积环境关系研究 |
卢宗盛、陈斌、解习农、童林芬、黄其胜 |
三等 |
地矿部科技进步奖 |
1998 |
||
甘肃南部碧口群分布区区域化探异常筛选、查证方法技术研究 |
朱有光、李泽九、孙善才、徐家乐、胡以铿 |
三等 |
地矿部科技进步奖 |
1998 |
||
江西港口幅、马坳幅1:5万区域地质调查 |
章泽军、印纯清、曾佐勋、熊兴武、曹树钊、张雄华、蔡雄飞 |
二等 |
地矿部勘查奖 |
1997 |
||
热液成矿作用动力学 |
於崇文、岑况、鲍征宇、陈跃庭 |
二等 |
地矿部科技奖 |
1997 |
||
逆冲推覆构造 |
朱志澄、张华瑛(编辑) |
三等 |
湖北省科技教材奖 |
1997 |
||
赣西北地震地质背景及地震活动趋势综合分析 |
黄定华、叶俊林、王国恒 |
三等 |
地矿部科技奖 |
1997 |
||
大别山前寒武纪变质地体岩石学与构造学 |
索书田、桑隆康、游振东、钟增球 |
二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6 |
||
花岗岩类岩浆动力学-理论方法及鄂东花岗岩类例析 |
马昌前、杨坤光、唐仲华、李增田 |
二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6 |
||
华北地台金伯利岩及古生代岩石圈地幔特征 |
郑建平(5) |
二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6 |
||
新矿物彭志忠石的发现及综合研究 |
陈敬中、彭志忠、杨光明、凌红、施倪承、潘兆橹 |
三等 |
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 |
1996 |
||
拉脊山早古生代海相火山岩及铜、多金属矿产找矿方向研究 |
邱家骧、曾广策、王思源 |
三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6 |
||
造山带结构和演化的现代理论和研究方法——东秦岭造山代剖析 |
杨巍然等 |
三等 |
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奖 |
1995 |
||
1:5万矾山镇福(K-50-135-B)区域地质调查 |
王人镜、李长安、单文琅 |
三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5 |
||
准晶结构、对称新理论及其矿物学中的意义 |
陈敬中、刘祥文、赵文霞 |
三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5 |
||
新疆北部泥盆纪火山沉积岩系的板块沉积学研究 |
龚一鸣、刘本培、司远兰 |
三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5 |
||
太行山阜平隆起南部早前寒武纪地质 |
谭应佳、王方正、赵温霞 |
三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5 |
||
长江三峡工程狮子口地区重力滑动构造研究 |
杨森楠、宋利好、任建业、吴树仁、姜本鸿 |
二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4 |
||
下扬子地区火山作用深部过程与盆地形成 |
bat365在线平台官网登录(北京)(武汉)、福州大学:邓晋福、叶德隆、赵海玲、汤德平、邰道乾 |
二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4 |
||
河北省崇礼县水晶屯金矿区及外围控矿地质条件和成矿预测 |
bat365在线平台官网登录(武汉)矿产系、冶金部第一地质勘查局518队:侯光久、吴淦国、魏俊浩 |
三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4 |
||
赣东北银山-众埠街一带与火山岩有关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的研究 |
冯志文、张德会、刘丹英 |
三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4 |
||
大庆榆树林地区扶杨油层沉积微相的地质划分和测井线识别 |
邬金华、余素玉、周远田 |
三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4 |
||
秦巴地区碱性岩地质特征及含矿性研究 |
邱家骧、李昌年、王顺金 |
三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4 |
||
西秦岭及松潘地区印支期生态地层和金的生物成矿研究 |
殷鸿福、杨逢清、赖旭龙 |
三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4 |
||
辽河盆地遗迹化石初步研究 |
卢宗盛、陈斌、黄其胜 |
四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4 |
||
甬台温高速公路两阶段初步设计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|
林秀伦、樊良本、杜时贵 |
四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4 |
||
湖北省优质柑橘林带地质背景研究 |
陈德兴、胡国俊、柯爱蓉 |
四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4 |
||
1:5万蔡家河幅(H-49-12-0)区域地质调查[蔡家河幅(H-49-12-0)1:5万地质图及说明书] |
杨森楠、桑隆康、胡德祥、韩书杰、周汉文 |
二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3 |
||
三江特提斯火山作用及成矿 |
bat365在线平台官网登录(武汉)测试中心、地矿部矿床地质研究所:莫宣学、路风香、沈上越、朱勤文、侯增谦 |
二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3 |
||
秦岭及邻区三叠系 |
bat365在线平台官网登录(武汉)地质系、四川地矿局川西北地质大队:殷鸿福、杨逢清、黄其胜、杨恒书、赖旭龙 |
二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3 |
||
华南二叠--三叠纪过渡期地质事件 |
杨遵仪、吴顺宝、殷鸿福、张克信、徐桂荣 |
二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3 |
||
构造变形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实践 |
单文良、宋鸿林、付昭仁 |
三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3 |
||
河北张家口下双台--常峪口一带地质构造特征及金矿成矿预测 |
吴淦国、印纯清、侯光久 |
三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3 |
||
崇阳滑坡及盆地与邻区地质稳定性研究 |
叶俊林黄定华陈英 |
三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3 |
||
冀北平原--承德一带太古庙地质及金矿找矿方向 |
谭应佳王国灿李舜贤 |
三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3 |
||
现代构造分析方法在中条山铜矿等矿区大比例尺成矿预测的应用 |
李德威、王显达、李先福 |
三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3 |
||
清江下游主期构造应力场研究 |
郭颖、刘子忠、马曹章 |
四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3 |
||
造山带核部杂岩变质过程与构造解析-以东秦岭为例 |
游振东、索书田、韩郁菁、钟增球、陈能松 |
二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2 |
||
西藏阿里地质 |
bat365在线平台官网登录(武汉)地质系、西藏第二地质大队:郭铁鹰、梁定益、张宜智、赵崇贺、薛君治 |
二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2 |
||
鄂尔多斯盆地边新桥--横山麒麟沟地区油气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成果总结报告 |
阮天健、费琪、陈海军、董勇、祁士华 |
二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2 |
||
中国及其邻区构造古地理和古生物古地理 |
bat365在线平台官网登录(北京):王鸿祯、刘本培、李思田、杨森楠、杨式溥 |
二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2 |
||
西藏阿里古生物 |
bat365在线平台官网登录(北京):杨遵仪、聂泽同、何心一、殷鸿福、宋志敏 |
二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2 |
||
闽北建瓯--政和一带与火山岩有关的金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研究 |
冯志文、夏卫华、曾佐勋 |
三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2 |
||
南华北地区古生界储集性和成岩作用研究 |
余素玉、周杰、管俊芳 |
三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2 |
||
东南鄂尔多斯盆地早中侏罗纪含煤岩系成因地层分析 |
夏文臣、雷建喜、张学预 |
三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2 |
||
新疆北山大地构造属性及演化特征 |
张旺生、方锡廉、朱云海 |
三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2 |
||
内蒙古四子庄旗白乃庙金矿区矿物学找矿标志研究报告 |
bat365在线平台官网登录(武汉)地质系、内蒙古103地质队:薛君治、张正敏、张英 |
三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2 |
||
填压式土壤热释碳酸盐测定系统 |
陈静中、阮天健、陈海军 |
四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2 |
||
团麻断裂的南延趋势及未来中强震震中位置的研究 |
叶俊林、黄定华、陈英 |
四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2 |
||
华北地区及其北部褶皱带铜矿找矿远景(中条山胡篦型铜矿矿田控矿构造) |
山西地质局214队、bat365在线平台官网登录(武汉):傅昭仁、王定域、宋鸿林 |
重大成果奖 |
国家"七.五"科技攻关 |
1991 |
||
成矿带区域地球化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--陕西柞水--山阳成矿带区域地球化学 |
bat365在线平台官网登录(武汉)、陕西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:张本仁、李泽九、陈德兴、谷晓明、郭五寅 |
二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1 |
||
化探资料稳健统计方法处理系统 |
胡以铿、阮天健、杨英华 |
三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1 |
||
广西壮族自治区石炭纪沉积相及某些重要矿产的关系 |
余素玉、何镜宇、邬金华 |
三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1 |
||
青海省阿尼玛卿造山带基础地质与冰川构造研究 |
纪克诚、何海之 |
三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1 |
||
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三斗坪缓倾角结构面显微构造与组构的研究 |
金淑燕、姚家健、马长玲 |
四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91 |
||
中国南方(湘黔桂浙赣皖南)沉积历史和构造特征及有关矿产的成矿背景研究 |
杨巍然(2)等 |
二等 |
地矿部科技成果奖 |
1987 |